中文名字在美國 我叫陳曉萍,漢語拼音Chen Xiao Ping,是與我同齡的中國人中 最普遍最平常的名字之一。雖然我曾經也常因此而對自己的名字感到 不滿,並多次產生更名的念頭,卻終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實行,也就作 罷。來美之前,做夢也沒想過自己的名字會導致諸多有趣的問題。 眾所周知,到美國為了入鄉隨俗,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改名字, 當然不是真的改名改字,而是顛倒名字的順序。記得剛到美國的第一 天,來機場接我的老朋友就以玩笑的口吻叫我 "曉萍陳”。雖說初聽 起來不大順耳,但也不算太難聽。我的先生則比我稍慘一些。他姓勵 名揚,漢語拼音 Li Yang,在中國人的名字中算是很獨特而且有品味 的。可是一顛倒順序,就變成了揚勵(與楊麗同音),聽起來純粹是一 個女孩的名字!我的朋友丁嵐也遭此厄運,從丁嵐變成嵐丁,非但美 感全失,而且發生性別危機。當然更慘的是那些姓朱、楊、馬、牛的 朋友,一個個由人變成動物。比如一個叫朱新生的朋友,到美國後就 被叫做”新生豬”,楊大壯和馬建國則分別被稱為”大壯羊”和”建 國馬”,如此種種,令人啼笑皆非。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名字的意義只有我們中國人自己能領會 ,對於老美,他們能聽見的只是發音,看見的只是字母,除此之外, 中國人的名字對他們來說全無美感和意義而言。所以,對於他們,名 字的拼寫和易於發音準確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因為中國人用的漢語拼 音的拼寫及發音系統與英語的拼字發音系統有許多相異之處,就出現 了很多可笑的事情。比如有很多字母在英語中極少用於字首,象X, ZH,Q,甚至H等等,所以一碰到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名字,他們就 出現張口結舌的窘態。記得到美後不久的一天早上我聽到電話鈴響, 就過去接。對方說:”May I speak to ...”,猶豫了一下,又說: ”May I speak to ... X-I-A-O-P-I-N-G ...”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 拼讀的,費了好長時間。還沒等她報完全名,我趕緊說那就是我,一 邊笑一邊想原來自己的名字對老美來說如此困難。後來我給美國學生 上社會心理學的課,第一節課自我介紹時,出於好奇,我總是要先把 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然後問一下班上有多少人能念出我的名字。 雖然我暗示他們中國有個偉人叫鄧小平 (姓不同,但名字的發音一模 一樣) ,但由於知道老鄧的美國學生本來就寥寥無幾,能正確念出我 的名字的人自然也就屈指可數了。 後來偶然與在美的朋友聊起有關我名字的事,才發現與我有類似 經驗的人著實不少。比如楊小華 (Xiao Hua Yang),因為名字的第一 個字母是 X,也讓老美鬧過不少笑話;比如林志昂(Zhiang Lin),因 為第一個字母是Zh,許多老美也搞不清該如何張口;我先生的妹妹勵 瓊(Qiong Li)的名字,因為以 Q開頭, Q在拼音中發”期”的音而在 英語中則發”克”的音,即使老美有本事把 Qiong的音發出來,也常 常離正確的發音相去甚遠。還有一個朋友鄭曉陽(XiaoYang zheng), 一個名字中帶了兩個難音”X” 和”Zh”,真是徹底難倒了老美。看 到他的名字,他們簡直目瞪口呆,一個字都說不上來,只能讓他自報 家門。 其實名字真的難到老美發不出音也就罷了,他們向你請教,你告 訴他們正確的發音,他們記住就不會再有問題。倒霉的是那些貌似容 易發音,卻會引起聲音謬誤的名字,似乎連為自己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比如勵揚的名字寫成英文變成 Yang Li,很多美國人都把它念成” 嚴來”,親切起見,簡稱”嚴”,我去參加他系里的 BBQ派對,聽到 那些老美一個勁地叫他”嚴”,簡直覺得完全是在叫另一個人,非常 滑稽。再比如某系的一個華人教授姓何,寫成英文就是He,意思是男 的”他”,美國學生就都叫他”黑教授”(Professor He),幸虧這個 教授是男的,假如是女的,豈不更有口難辯。 我本來以為名字難發音的問題主要源自大陸的獨特拼音系統,港 台的中國人便不會面臨這個問題。三年前我來到香港工作,才發現廣 東話拼音系統拼出來的名字更叫人不知所措而且難以捉摸其意。比如 Heung,到底怎麼發音?什麼意思?其實是音”夯”意”香”。再比 如Ng,更加impossible,問了幾個香港朋友,才知道是中文里的”伍 ”或”吳”字,聲音是從鼻孔里發出來的,毋需張口。另外象姓許的 念成”Hui ”,姓徐的念成”Tsui”,姓丘的念成”Yiu ”等等,也 都可算上是高難度發音了。 中國人的名字除了順序與老美的寫法不同,發音困難之外,另外 一個特點是沒有中間名(middle name)。(也許古人曾經有過,因為他 們除了名之外,還有字,或號,字號可能相當與老美的中間名吧) 。 這對美國人也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對於那些單名的人,中間名好象 還不成其為問題,因為兩個字中,非姓即名,沒有想像的餘地,但對 於雙名的人,由於有三個字,常常中間的那個字就誤被老美想像成中 間名,而變成縮寫體。比如我的信用卡上打的名字就是Xiao P. Chen ,甚至我的駕駛執照也是如此。這雖然一般不會出現問題,但真要與 護照上的名字比較,就會有不是同一個人的嫌疑。為了防止這個問題 發生,許多雙名的中國人或把兩個字的拼音寫在一起,比如Xiaoping ,或者在兩個字的中間加上一個連接號,Xiao-Ping 來表達這兩個字 的不可分性。我采用了後者,但盡管如此,那些老美還是對我的努力 置之不理,以至發生了我的中間名為P.的事情。更為有趣的是那些初 次與我交往的美國人在用 email與我聯絡時,常常會用我名字的不同 部份來稱呼我,比如 Dear Xiao, Dear Ping,甚至 Dear CHen!昨 天收到一個 email,那人竟然稱我為Ms. Ping,使我丈二和尚摸不著 頭腦,心想什麼時候改成姓萍了,後來才發現我們學校用的是中文順 序來刊登我的名字的(因為是香港的大學)。Ping被單獨寫在最後,所 以被那人誤以為是我的姓了,讓我笑了好半天。 雖然,由於名字的順序或困難發音給生活增添一些樂趣,但也給 人帶來不少困擾和麻煩。比如由於叫不出或叫不準你的名字,別人干 脆放棄與你聊天的願望,以免互相尷尬;又比如難叫的名字容易使人 產生距離感,更把你當做少數民族等等。所以有些人開始考慮更改自 己的名字。然而更改名字總是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障礙,一個是對新 名字的認同感的問題 (或者說的嚴重一點,Self identity crisis), 另一個則牽涉取洋名對種族認同感的挑戰 (Nathionality identity crisis) 我自己有時候就想像如果換一個名字對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沖 擊。作為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融入美國文化,一 方面又希望能保持中國人的特色,以防被他人視為”假洋鬼子”。這 種心理一方面可以從中國留學生為第二代取名的方式看出來,比如給 自己的孩子取兩個名字,一英一中,英文名作為真名,中文名則作為 中間名,兩全其美取得心理平衡;另一方面則可以從對自身名字的修 改上看出來。縱觀自己的朋友們這些年來名字上的變化,大約有以下 三種。ヾ將自己的名字由全名縮成字母而保留姓氏不變,比方說J.T. Li,K.C. Chen,C.S. Wang等等;ゝ取一個與自己中文名字發音相近 的英文名字加以取代,比如zhiang->John, Liang->Leon,Yang-> Young 等等;ゞ取一個自己喜歡的英文名字 (雖然發音與中文名風牛 馬不相及) 作為小名讓別人稱呼,但保留自己的正式名字一絲不變。 在對待自己名字的問題上,另外還有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堅持不 屈,至死不改的;另一種則是全盤西化,連姓帶名統統改過 (嫁人後 可以跟夫姓) ,從名字上看從此一點中國人的影子都沒有。 (沒有貶 意) 至於我自己的名字,到美國後雖然遇到了種種的問題,卻依舊未 變,不是不想變,而是至今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名字來表達自己。不知 你讀到這篇文章後會有什麼建議,本人一定慎重考慮。為了減少老美 讀我名字時的窘迫以及由此對我造成的麻煩,我想是到我改名字的時 候了吧? 1998.5于香港